“上都英才”郭海鹏——优秀宣传文化人才
“上都英才”郭海鹏——优秀宣传文化人才

“上都英才”郭海鹏——优秀宣传文化人才

中国人物网消息  郭海鹏,男,汉族,1964年4月出生,现就职于正蓝旗政协文史委。自2008年以来,先后在旗委宣传部、旗文联从事宣传文化工作。

1981年9月11日,郭海鹏同志在《锡林郭勒日报》上发表了第一篇新闻作品,凭着对党的新闻事业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,这一写就是30多年,先后在《中国报刊报》《内蒙古日报》《内蒙古诗词》《内蒙古党史》《同心》《草原》《党的教育》《时代风纪》等区内外报刊和盟、自治区广播电台发表新闻、文学、文史和摄影作品万余篇,写稿数量和质量曾在全旗排名第一。其中《农家小院的风波》《一句顺口溜带来大变化》《蒙古长调》《蓝旗榆》等被评为全盟好新闻和优秀文艺作品。《在正蓝旗成立的原察哈尔盟民主政府》《原察哈尔盟最早的党组织——道英海日罕党支部》《在女子部学习过的老党员罗拉玛吉德》《和毛主席握过手的全国女劳模》《正蓝旗乌兰牧骑不忘初心再出发》等80多篇作品,被《二十一世纪人才库》《地方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》《中国政协理论学习与实践汇编》《内蒙古文史资料》《察哈尔文史资料》《上都文化研究》《锡林郭勒盟青年优秀作品选》《锡林郭勒日报创刊70周年作品选》《锡林郭勒诗选》《放歌锡林河》等书籍收入。唯有热爱,才会用匠心去写好每一个字,才能不考虑物质等外界因素,坦然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,去一步步积累,一代代传承,让光阴在人生中变得有滋有味,让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彰显价值。

爱因斯坦曾经说过“对于一个人来说,所期望的不是别的,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地献身于一种美好的事业。”2008年8月,根据当时正蓝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旗委决定创办《上都新闻》机关报,郭海鹏同志被聘到旗委宣传部从事《上都新闻》报采编并负责日常工作,截止2016年7月15日《上都新闻》报改为微信平台共出报177期。期间,他紧紧围绕旗委、政府中心工作,以上都文化为特色,深入报道反映我旗涌现出的先进典型、成功经验和新事物、新成就,及时反映广大群众的呼声、建议和要求,宣传科学文化技术知识,传播政策和市场经济信息,丰富群众文化生活,使报纸办得富有生机和特色,成为正蓝旗宣传思想战线上一块较有影响的舆论阵地和各级党委、政府与群众沟通的的桥梁纽带,在全旗广大读者中产生了积极影响,赢得了社会各界和有关领导的广泛好评,被旗委、政府评为全旗对外宣传工作先进集体。在他深入挖掘和追踪报道下,正蓝旗哈毕日嘎镇朝阳村13名无名烈士墓这件尘封了66年的革命历史,最终被确定为我骑兵16师一团二连指导员云晨光等烈士之墓,成为正蓝旗旗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2015年3月,他所采写的《正蓝旗奶皮子》和《正蓝旗奶豆腐》,被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入库项目、国家“十二五”重点规划图书《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大典》内蒙古卷收录,在国内外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。同时,他还先后义务为旗委组织部、公安局、地方公路管理段等部门举办的通讯报道、公文信息写作培训班义务讲课,对上百名的通讯员来稿不厌其烦的进行精修细改,充分调动起了全旗广大通讯员的写稿积极性,为党的宣传事业培养出了一批骨干力量。郭海鹏同志几十年持之以恒写书创作,创办了文史资料《金莲川记忆》,出版了《上都散曲》和《上都时光》,参与了《九届政协人终生政协情》《正蓝旗书画摄影作品集》《正蓝旗交通志》等相关书籍的编辑工作。除自身得到锻炼成长外,也培养和推出了一批新人新作,诗词和散曲作品走向全国并获大奖,为创建和巩固中华之乡、中华散曲文化教育基地作出了一定的成绩和贡献。

自1984年以来,郭海鹏同志先后多次被旗委政府、旗政协、旗委宣传部、旗文联、锡林郭勒日报社、锡林郭勒人民广播电台、盟委宣传部、盟纪检委、盟委外宣办、盟诗词家协会评为优秀通讯员、优秀驻站记者、优秀特约记者、全旗和全盟外宣工作先进个人、全旗先进工作者、优秀政协委员、优秀政协宣传工作者、优秀文学作者和正蓝旗第一届身边好人、第四届爱岗敬业道德模范。因坚持为党报党刊写稿30年以上,2016年7月,被锡林郭勒日报社授予模范通讯员荣誉称号,2018年3月,又被锡林郭勒日报社授予“新闻宣传工作突出贡献奖”荣誉称号。《关于编辑“正蓝旗文化丛书”的建议》,被政协正蓝旗委员会评为2018年度优秀提案。

什么是初心和使命?对郭海鹏而言,年轻时候写文章,是为了给读者看,也是锻炼自己成长提高;当了编辑后办报办刊出书,是为了更准确地把握读者的需求,为更多的通讯员和作者搞好协调服务;现在把当地历史文化写出来,是为了分享与传承,激励当代启示后人,让品味传统文化、享受美好生活、强化文化认同、传承历史文脉、服务社会发展成为更多人的日常生活实践。

来源:中国传真新闻社

发表回复